细墨

Sion写字的地方

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

阅读信息

  • 作者:sion
  • 摘录数:44

摘录

大部分的学习纯属虚度光阴。
^ref-31421

#80


以教代学,用输出代替输入。
^ref-10070

#97

教学半


人类所有的新知识,其实都是由旧的知识构成和解释的。我们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本质上便是通过大脑的有机联想,将新的概念插入到旧的体系中,再在动态的学习中将之转化成一个合乎逻辑的富有张力和强劲生命力的知识系统。
^ref-44729

#133


认真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掌握一门知识呢?难道只是为了把它解构出来写进笔记,整理成万能公式,在考试中得一个满分吗?
^ref-13938

#205

啊呀


第一,远见 通过解读知识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判断未来的趋势,而不是仅仅记住这些信息。 第二,穿透力 通过费曼分析技巧,从碎片化的知识中看清事物的本质,快速解决问题,掌握事物的规律。 第三,智慧 通过以输出的方式浓缩、重演知识,汲取精华,使知识为我所用,和环境相匹配,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ref-43317

#232


美国科学作家罗伯特·莫顿(Robert K.Merton)在1968年提出了著名的“马太效应”:“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ref-27581

#301

可以添加到 晶体生长与社会变化 那篇文章里


这是一个爆炸式的、积极的化学反应,你会发现时间被大大缩短,过去通读五遍才能理解的内容,用这个方法只用两遍,即整理、输出和复述、简化。
^ref-49180

#313

Good


在学校时有老师和同学,每天讨论,写清单,列目标,感觉我有很多想学的东西。但一个人有大把的时光,能够自由选择时,我反而不知道该读什么了。”
^ref-38316

#375


学好一门知识的前提是必须充分地理解这门知识,包括它尚待开发的价值。
^ref-31265

#398


开放性思维。
^ref-33968

#404

数的是会听,能听,这个我已经掌握


批判性思维。
^ref-47248

#406

有所欠缺


清晰凝练的表达力。
^ref-14364

#411

重点培养


在这一两年的黄金时间内聚焦在一个正确的目标上,尽可能取得不凡的成果。
^ref-60589

#422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要在计划和终点间产生互动和反馈,随时确保自己的付出是正确的。这样你才能管理、控制自己的学习,从学习中收获“正反馈”。
^ref-4023

#518

兴趣就该这么学


对人最危险的东西,莫过于真诚的无知和善良的愚蠢。”
^ref-28478

#533


著名的“SMART原则”提供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判断标准。
^ref-21945

#538

畅销书公式


学习不只是为了记住什么,而是我们通过学习建立自己行之有效的思维框架,并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ref-3608

#581

现在对这种文风有抵触情绪了


如果出发点是为了应付考试,你的学习是纯功利性的输入;
^ref-19725

#634

Yeah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一个“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两种功能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信息加工系统:一种以文字语言为基础,另一种以表象语言为基础。前一种是语言意义,后一种是图像意义,对信息同时进行两种加工,等于实施了双重编码,记忆更加牢固,理解也更为深刻。
^ref-20135

#818


多数人在学到一个知识后即便倒背如流,其实也并不知道该怎么表述它。也许他心里清楚大概怎么回事,但他无法流利、精确地把这个知识描绘出来。
^ref-51183

#893


他是一名汽车工程师,当他学习汽车的机械原理时,对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学了很久也仍然不得其门而入,觉得很难搞懂。后来他到网上查找视频,看到一位国外的工程师在视频中介绍变速箱,其中有一句话:“我们可以将汽车的变速箱看作是山地自行车的变速齿轮。”这位朋友豁然开朗,按照这个方法,很快便明白了它的工作原理。
^ref-53028

#982

傻人有傻福


我说:“跟我来!”去水龙头倒了一盆水,从花园找了一颗石子,“看着。”我把石子扔进盆里,水面顿时泛起了涟漪。她迷惑地抬起头:“这是什么意思?”我解释说:“这就是波粒二象性的一种表现,就像水激起的浪纹一样,波动着往前走,你再看看是不是?”
^ref-13893

#1064

笨啊,我的话就拿两只笔,对着电灯,就可以看到衍射了


科学家发现,有意识记的成功率高,无意识记的成功率低。提高记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促进“有意识记”,加强大脑对于信息的第一印象,使大脑主动地开启记忆程序。
^ref-40324

#1092

废话啊


模拟解说者的场景:假设你正向人们介绍一门对他们很重要而且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务必取得他们的认同。例如演讲。 模拟受询者的场景:假设你正接受质询和考核,必须回答问题和阐述你对于某个话题/知识的看法。例如面试。 模拟传授者的思维:模拟老师或其他传授者的思维去阐述你对知识的认知,不要把自己当成学习者。例如讲课。 模拟质疑者的思维:模拟怀疑/否定/质疑者的思考方式,想想他们会提出怎样的疑问,然后逐一解答。例如辩论。
^ref-289

#1145


你看到一篇文章写得很好,内容值得我们反复地琢磨和学习。你应该假设自己懂得了这篇文章的宗旨和价值,并把它告诉另一个人。就算只是大概的意思,也要像很懂行那样把它讲出来。说错了也没关系,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既记住这篇文章的抽象意义,也理解这篇文章的图像意义。在模拟的过程中,这两种意义都能从模糊到清晰地呈现出来,让你长时间地记住它们。
^ref-34839

#1165


等待着被知识垂幸
^ref-55346

#1169


第一次复述是把自己当作倾听者,第二次复述是进入一个真实的传授知识的场景,向别人甚至多个人阐述你对某项知识的看法。
^ref-49519

#1190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在知识的对比中寻找像金子一样宝贵的缺口,是最能帮助我们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探寻到真正知识的方法之一。“
^ref-9639

#1403


越焦虑,学习就越容易四处撒网,分散精力,每一类知识都浅尝辄止,学不精,也记不多,效能越来越差。
^ref-289

#1582


我们平时阅读杂志或搜集资料时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少学或坚决不碰这些碎片化的知识,以免虚费光阴。
^ref-34220

#1653


A.5本以上
^ref-38000

#1704


B.遇到问题才知道
^ref-31791

#1707


A.有目的地从不同的渠道
^ref-15033

#1708


B.看情况
^ref-20159

#1712


C.经常
^ref-20777

#1715


A.我会充分地对比和论证
^ref-19934

#1716


B.偶尔
^ref-32998

#1719


A.会
^ref-62936

#1721


好东西太多,是会消化不良的。
^ref-40763

#1735


通过三次复述,我们可以打开知识的“重要性开关”,既能训练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检查这些知识点,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看看哪些部分才是自己最需要的,然后把它们留下来。
^ref-64790

#1752


避免在不同平台学习重复的内容。
^ref-19381

#1821


我们平时遇到的各种表面上看起来“无用”的不相干的知识,其实在最后都能联系起来,互相是有关系的,也就是知识间的桥梁。
^ref-52064

#1850


在涉及思想或观点的问题时,一定要懂得区分什么是“我”,什么是“我的想法”。
^ref-4755

#1869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他曾经嘲讽地说:“如果有一个人愿意拿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并且还为此感动,那他纯粹就是一个无知的妄人。”
^ref-5809

#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