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佛学概论(中文版))
Metadata
Highlights
视知觉实验显示了观念心态对于所见事物的重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人类只是见其所愿见者——或曰想见其所愿见者,而将与其现实模型不相符者过滤掉。 — location: ^ref-1885
瑜伽的修炼——诸如体位以及呼吸控制等等——旨在获取控制身心的能力,以便驾驭潜能。 — location: ^ref-35094
佛教从未有过独一无二的首脑,也从未有过中央机构, — location: ^ref-37309
佛陀的父亲“净饭王” — location: ^ref-53232
根据佛教说法,人具有自由意志,而行使自由意志便需自决。 — location: ^ref-53554
做一事成一习,以一习成一性,以一性成一命。” — location: ^ref-44186
所谓行就是指思的产生和思对所作所为产生影响时所形成的性格特点以及性情气质。 — location: ^ref-12894
任何个体都可以自由地抵制前定条件和自由地创建新的行为模式: — location: ^ref-13139
由贪婪、憎恨、欲念等等激发出来的作业谓之“不善”,反之如无执、慈悲、慧解等等激发出来的则谓之“善”。 — location: ^ref-8908
佛学中所谓“智”是指对生存境况的一种深刻而哲理性的认知。它要求对事物本质有深思熟虑之后的洞察。 — location: ^ref-53683
即(一)一切皆苦;(二)苦起因于欲望;(三)一切苦皆可得到解脱;(四)存在着一条解脱苦难的途径。 — location: ^ref-11281
诸比丘众,何谓苦谛?生苦,病苦,老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所欲不得苦。取要言之,五阴盛苦。 — location: ^ref-9724
欲求的第三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想占有而是意图毁灭。这是欲求的阴暗面,针对一切不愉快和不受欢迎的东西,表现为否认、否定以及拒绝的冲动。破坏欲也会导致自我否定以及自我放弃的行为。 — location: ^ref-34564
即有果必有因:换言之,任何事物得以存在,必依赖与别样事物(或连串事物)的关联。 — location: ^ref-59195
有漏皆苦、诸行无常以及诸法无我。 — location: ^ref-34039
诸行无常是因为缺少可以独立于宇宙的因果过程的“自性”。 — location: ^ref-55779
一切消极的精神状态和情感如疑虑、担忧、焦灼、恐惧等等,都会从得到启明的心灵中消失。 — location: ^ref-20943
最终涅槃的本质除了体验者之外仍然是个谜。 — location: ^ref-9128
生命的最高形式就是导人向着善行和智慧发展, — location: ^ref-44559
正语是说要讲述真理,说话时要慎言敏语。正业指的是要戒除不正确的行为,诸如杀戮、盗窃,或者为了感官愉悦而行为失当。正命指不从事有害于他人的职业。正勤指获得对自己思维过程的控制,培养出积极的心态。 — location: ^ref-56600
正定就是通过种种修习技巧,专注一境,发展深层的内心平静,从而达到人格的完整。 — location: ^ref-40481
他在说法时讲到所谓诸法非但不是恒久之物,甚至根本就缺少天然实相。据他归纳,一切现象——桌、椅、山、人——其实本来就是“空”无一物。 — location: ^ref-27958
大乘佛教所揭示的一切确实并不新鲜。譬如说,体现在菩提萨埵里的那种无私忘我的慈悲观念早在佛陀一生泽被世人的行为之中表露无遗。至于空论则在诸法无常、诸行无我的教诫当中已见端倪。最后,从冥想者进入到至大光明和至纯无瑕状态的体验中,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意识本身就是至关重要的实相。 — location: ^ref-48636
禅宗认为明心见性之法在于直觉感悟而非逻辑推理。那种内心火花的闪现——称之为顿悟——经常在尘世活动中出现,此时大脑平静放松,并不强求学理以及智慧方面的解析。 — location: ^ref-61221
禅宗亦借诙谐言谈、自发举止、离经叛道的思想理念加上诗词歌赋等等艺术化的形式来传达顿悟的意思。这种超理性的觉醒可以通过绝非“言词”可以表达的方法,由禅师传达给禅定修习者。 — location: ^ref-33127
其实禅定并无多少神秘之处,差不多就跟醒着时的恍惚状态一样。醒时会做白日梦以及胡思乱想,如此便出现思绪内敛、凝观心相之举。 — location: ^ref-22808
自我的喧嚣纷扰及其虚荣、妄见、幻觉、欲念、失望全都静下来。这种结果并非某种斯多葛式的忍受顺从,因为情感并没有受到丝毫压抑,而是得到了解脱,不再受制于自我那种扭曲了的惯性牵引。 — location: ^ref-48109
佛教徒喝水时经常要过滤,就是怕无意中伤害了水中的小生命。他们亦会避免雨季时外出游方,以防无意中践踏雨中的虫蚁以及其他小生命。在某些佛教文化中,农事耕作不受赞许,其原因也就是担心动犁翻土时会不可避免地伤及生灵。不过大致说来,佛教所秉承的印度(亦指印欧)传统文化中不害众生的观念也只是认为故意或者疏忽所导致的杀生才是道德上的污点。 — location: ^ref-58282
通过念诵真言,铺设放置曼荼罗、神秘符图、仪典法器、香烛烟火以及鼓号铙钹产生的惊心动魄的声响来激发这种宗教激情。 — location: ^ref-58286